北山街道:共享小屋“微樞紐”?托起家門口的“暖心幸福”
延吉市北山街道居民的生活便利度與幸福感正悄然升級。目前,街屬社區精心打造的4處“共享小屋”已成為鄰里生活不可或缺的暖心驛站,這些小屋不僅提供免費休息、飲水、充電、如廁等基礎服務,更延伸出文體活動、健康檢查、愛心義診等特色關懷,以“芳鄰互助點”“工會驛站”“居家養老服務中心”等多元形態,成為提升社區溫度、凝聚鄰里情誼的重要紐帶。

新近打造的共享小屋在功能規劃上更為用心。在丹青社區,煥新升級的共享小屋成為愛心涌動的平臺。小屋計劃一經發出,居民便紛紛響應:一位朝鮮族老黨員送來嶄新工具箱與雨衣;轄區熱心居民捐贈了排球、羽毛球等……點滴捐贈化為共享資源,喚起家門口的“暖暖愛心”。

丹山社區依托300平方米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,打造出功能強大的共享空間。其“4+N”功能區(多功能廳、民情議事廳、健康小屋、文體活動室)配備雨傘架、助殘器具等硬件,居民可便捷享受充電、閱讀、熱飯等多元服務。

丹虹社區的共享小屋則精準聚焦便民與戶外工作者需求。步入小屋,舒適桌椅供人小憩,飲水機、微波爐解決飲水熱飯之急,充足的電源插座驅散“斷電焦慮”,應急藥箱、工具雨傘、書報雜志一應俱全,讓快遞員、環衛工等群體在奔忙間隙,也能感受“家”的細致溫暖。

丹光社區共享小屋以“健身互助”為核心亮點,籌備期間,由物業提供場地支持和基礎設施維護,更配備了體育用品、運動設施、飲用水和醫藥箱等共享物資,無論是居民茶余飯后的輕松鍛煉,還是物業工作人員巡邏間隙的短暫休整,都能在這里感受到“運動+互助”的獨特氛圍,讓共享小屋成為凝聚社區活力、拉近鄰里距離的“健康紐帶”。

小屋雖小,幸福事大。從解一時之需到筑長效之基,北山街道的共享小屋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,串聯起社區服務的“最后一百米”。當家門口的便利觸手可及,當鄰里的笑容因互助而綻放,一種更具歸屬感與溫度的社區生活,已然在共享中生根發芽。
初審:李軍廣
復審:李軍廣
終審:王春榮





初審:李軍廣
復審:李軍廣
終審:王春榮
微信 掃一掃 關注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